娄底新闻网讯(通讯员陈泽宇)一个月前,妈妈给2岁的糖糖洗澡时,突然发现他右侧腹股沟区时不时鼓起一个“核桃”大小的包块,洗澡或哭闹时比较明显,安静或睡觉时又不见了。开始,妈妈没在意,以为没多大问题,包块会自行下去。结果过了一周,这个包块还是存在,妈妈就比较担心了,医院诊疗。
医院外科主任查体,发现糖糖右侧腹股沟区的包块大小约3×2×2cm,质软,平卧时可自行还纳,指压内环口,包块不再复现。根据查体及相关辅助检查,医生最终诊断糖糖为右侧腹股沟疝,建议行手术治疗。
医院疝气科主任告诉糖糖妈妈,疝气的危害很大,切不可大意,“若肿块长时间停留在腹股沟或阴囊不能被还纳复位则形成嵌顿疝,一旦发生嵌顿疝,未能及时适当处理,可能会导致小肠坏死、睾丸(女性患儿为卵巢或输卵管等)坏死等严重的不良后果。”
入院当天,医生为糖糖完善了术前检查,随即行微创腹腔镜下右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术中见右侧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诊断为右侧腹股沟斜疝,左侧腹股沟区腹壁完整无缺损,专家团队仅用一个5mm和一个2mm的创口便解决问题,手术历时约20分钟顺利结束。手术顺利,术中几乎没有出血。观察了几个小时后,糖糖便出院回家休养了。
小儿疝气是什么病?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斜疝,俗称“小肠气”,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在发育过程中,如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咳嗽、便秘、小孩长期哭闹引起腹压增高,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腹股沟斜疝。
主要表现:小儿斜疝最初表现为可回纳性肿块。有时在出生后第一次啼哭时即可出现,有时在生后几个月发病,多数发生在2岁以内。一般无症状,可有坠胀感,站立、哭闹、用力时肿物出现或增大,平卧、睡眠后肿物变小或消失。用手轻轻向上挤压可使肿块纳入腹腔,有时可听到“咕噜”声。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斜疝容易嵌顿(包块不能自行还纳)。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变硬,不能还纳,患儿哭闹不止,可伴有呕吐、腹胀、发热等。
小儿疝气的病因有哪些?
1.先天性因素:胎儿发育过程中腹腔和阴囊间形成“鞘突”,大部分婴儿出生时鞘突已闭合,小部分不闭合或闭合不全,就成为腹股沟斜疝的疝囊。
2.儿童尤其是婴儿、早产儿腹壁肌肉薄弱,腹腔内脏器、组织易通过薄弱点进入腹股沟区形成疝气。
3.后天性因素:用力咳嗽、便秘、哭闹等引起腹内压力增高,会引起腹腔内脏器或组织离开正常解剖部位。
小儿“疝气”如何治疗?
医院疝气中心主任表示,手术是根治方法。“传统治疗疝气的开放手术需要开一个4~6cm的大切口,也得住院一段时间。现在一般采取微创手术。医院在“疝气”治疗方面经验丰富,有一套独特的诊疗方案,手术后观察数小时无不良反应便可以出院,而且微创手术后的疤痕小约1cm,可以忽略不计,真正可以实现“快速康复”的效果!”
娄底医院建院已17年,疝气治疗中心可成熟开展疝气微创手术,可达到精细、规范、可控的行业标准。整个手术过程只需10分钟左右,起效快,复发率低,无需拆线,没有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伤口小,不缝针,疼痛轻,不住院,费用低,随治随走!可诊疗小儿疝气、成人疝气、鞘膜积液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