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肿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王育教授狙击妇癌 [复制链接]

1#

狙击“妇癌之王”,为生命续航

——访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王育教授

03:49

卵巢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也是女性美丽健康的保障,但被称为“妇癌之王”的卵巢癌,却往往容易被忽略。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王育教授表示,在医疗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的当代社会,“癌症慢性病化”已成为学界探索的新方向,一些针对卵巢癌防治方面的新观念和新方案也已得到了行业和临床的认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卵巢癌定能被攻克。

从小织梦,潜心耕耘

说起是如何走上医学之路的,王育教授回忆道:“我3岁时,幼儿园体检偶然发现我纵隔处有一个阴影。之后的就诊、手术、随访,从3岁到16岁,整整13年的就医经历,让当时的我一心要学医。我的高考志愿填的全是医科大学,没有其他!”3岁时的那场手术,为王育教授清除了身体中的隐患,同时也植入了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她总结说:“就像术中胸口处放置的那个钉子一样,我的人生很早就和医学‘钉’在一起了。”“毕业后,我定在了妇产科,专业细分后我基本以妇科为主,至今为止,我已经与妇科疾病打了30年交道了。”王育教授目前主攻妇科肿瘤。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并列为妇科常见的三大肿瘤,其中,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发病率虽高,但因近些年来人们防范意识增强,且随着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上市、相关筛查手段日渐成熟,其治愈率越来越高。那么,对于早期“无”症状、难筛查、防不胜防的卵巢癌,可以怎么防呢?

“妇癌之王”,沉默至极

王育教授介绍,卵巢癌的隐匿性强,既与卵巢的位置有关,又与卵巢癌本身奇特的生物学特性有关。卵巢深居盆腔内,本身位置就很隐蔽,且盆腹腔空间大,肿瘤生长不受限,因此患者在早期通常没有自觉症状,既不会感到疼痛,也几乎无出血等异常表现。只有当肿瘤长大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发现。

卵巢肿瘤的特点非常显著,它容易出现早期的转移和播散,卵巢表面的瘤细胞就像被吹散的蒲公英一样,可广泛地飘落种植在盆腹腔器官及腹膜表面,生根发芽,形成转移病灶。直到病变发展到晚期,出现广泛盆腹腔转移及形成腹水时,患者才会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下降等胃肠道症状。王育教授表示,此时患者常把这些症状归咎于自身饮食、消化不良等原因,不能及时至妇科专科就诊,从而进一步延误了诊疗。

此外,与宫颈癌及部分其他已有完善筛查体系的恶性肿瘤情况不同的是,迄今为止,全球对卵巢癌仍然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王育教授惋惜地说道:“因此,75%的卵巢癌患者在就诊时已属晚期,五年生存率不足40%……”卵巢癌早期没有很好的检测手段,这是全球的医疗团队都面临着的大挑战。

那么,从自身出发,我们可以如何尽早发现卵巢癌呢?

王育教授总结了几点,包括:

不要认为年轻就不会得卵巢癌;

高危人群要重视检测频率;

不要放过卵巢上的任何一点问题;

不要放过检验上的任何一个疑点;

不要放过生理上的任何一点变化,等等。

王育教授特别提醒道:“目前医学界已证实,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与卵巢癌和乳腺癌的高风险相关。如有卵巢癌及乳腺癌家族史,建议咨询医生,了解是否需要进行遗传检测,明确自己是否携带了相关基因,以便及早进行防治。”

全程化、多学科管理,打造“可控”的慢性病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当下卵巢癌的治疗有手术、化疗、维持治疗等多种手段,卵巢癌正向着“慢病化”治疗方向发展。王育教授介绍道:“对于中晚期的卵巢癌,首选的标准治疗模式是‘外科手术+含铂化疗’。”如今的手术已跨入“机器人时代”,王育教授解释道:“与腹腔镜微创手术的二维图像系统相比,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展现的是3D立体视野,器官暴露得更清晰,操作的精准度也更高。

手术机器人的手臂能°旋转,因此操作起来更自如,也进一步保证了安全性。”手术所追求的,是达到肉眼看不见的“完全切除”效果。而随后的化疗,是使用含铂药物。

卵巢癌极易复发,一旦复发,会有两种情况:

一类叫铂敏感,即复发后使用初治的铂类化疗药物,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另一类叫铂耐药,即对铂类化疗药物不再敏感,复发间隔越来越短。

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基聚合酶(PARP)抑制剂的问世,卵巢癌治疗在手术和化疗的传统模式之外,又增加了一种治疗手段——维持治疗(即通过后续的药物治疗让疾病尽量晚复发,或最好不复发)。尽管和所有药物一样,PARP抑制剂也存在一定副作用,但其副作用相对于给患者带来的生存意义来说是很小的,且患者的耐受情况也较好。此外,卵巢癌患者在使用PARP抑制剂后均可有不同程度的获益——新确诊的患者通过维持治疗降低复发的可能性,甚至有希望实现临床治愈的目标;而已复发的患者,则可以让下一次复发来得慢一点,期间患者无需使用铂类化疗药物,这样就可以尽可能避免铂耐药的发生。国内外指南普遍推荐维持治疗,也是基于其可以实现长期缓解患者病情进展、改善患者总体生存的目标。

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实现了带瘤生存,这也使得恶性肿瘤可以被当作慢性病来管理。

对于卵巢癌患者来说,成功的手术、标准的化疗治疗和随后的维持治疗等,有望使晚期卵巢癌由“妇癌之王”变为可以管控、不再凶恶的慢性病。“我们组建了一支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团队,除内、外科,还包括影像科、病理科、心理科、营养科等,给予患者闭环式、全方位的指导和关爱,提高医生和患者的‘黏度’,让患者更有安全感。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及时规范的治疗,也能够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

关于卵巢癌的诊断和治疗的探索还在不断继续,相信随着医学和科学的发展、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卵巢癌的早期检测手段的不断探索,“妇癌之王”卵巢癌终能够被及早发现和精准诊治,让更多患者获益。

本文首发:家庭用药杂志

专家简介:

王育,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盆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生殖健康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微创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机器人外科分会委员等。

长期从事妇产科,尤其是妇科领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在妇科疑难疾病的综合诊治方面形成自己的诊疗特色,将微创技术与精准妇科理念结合,擅长利用单孔腹腔镜、达芬奇机器人进行妇科良恶性肿瘤、复杂盆底疾病等的修复与重建。尤其是围绕卵巢癌的综合诊治体系方面,形成一系列规范精准个体化诊疗体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