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导语:原发性输卵管癌由于发病率低、致死率高,是女性生殖系统罕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考虑到这种疾病的罕见性,关于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前瞻性文献是有限的。年美国癌症基因组通过比较卵巢HGSC与STIC的基因表达水平差异,进一步证实STIC是HGSC的前期病变。因此原发性输卵管癌的真实发病率被严重低估。
01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
1、疾病概述
随着卵巢癌的“二元论”模型和输卵管起源学说的逐渐发展、输卵管全面取材技术的规范化实施,妇科肿瘤相关的临床、影像、病理医师对卵巢癌起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了原发性输卵管癌的疾病诊断水平。目前全球报道原发性输卵管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仍以多中心研究为主。
在接受预防性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RR-BSO)治疗的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综合征的女性中,3%-8%的女性发现了STIC病变,其中,13%-53%的女性同时伴有HGSC。因此,对于乳腺癌和卵巢癌综合症遗传高风险的女性和一般风险的女性来说,主张进行RR-BSO和预防性输卵管切除术,可以提高癌前病变和早期浸润性癌的检出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STIC病变在具有原发性输卵管癌遗传倾向的女性中相对常见,但在没有生殖系突变而接受手术治疗的女性中,发现STIC或早期输卵管癌的几率不到1%。原发性输卵管癌尚无特异的临床症状,因其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与卵巢癌相似常被误诊,误诊率极高。
只有极少数原发性输卵管癌在术前确诊,术前诊断困难,多数患者诊断时已达到晚期。根据年NCCN《卵巢癌包括输卵管癌及原发性腹膜癌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的治疗首选手术治疗,早期原发性输卵管癌行全面分期手术,晚期原发性输卵管癌尽量达到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同时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出,尽管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是患者的首选手术,但对于围手术期高风险、达到理想肿瘤减灭术可能性低的患者应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DS)。
随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PARP抑制剂等新型药物的加入,给卵巢癌的治疗带来巨大的变化,患者的临床疗效确有提高,生存期延长,但总体生存期仍短,预后较差。
2、病史及临床表现
原发性输卵管癌发病高峰年龄为52-57岁,中位年龄55岁,大多数原发性输卵管癌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但有报道称已出现17-19岁的年轻输卵管癌病例。原发性输卵管癌特异的临床表现即“三联征”:间歇性阴道排液、腹痛、盆腔包块,但“三联征”并不常见,仅约15%,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孕、腹胀、胃肠不适、尿频、尿急等症状。
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患者可无症状,更多在术中或术后偶然发现,早期诊断率极低。术前诊断很困难,误诊率极高。在原发性输卵管癌分期手术中,肉眼及镜下均不能区分晚期输卵管肿瘤和卵巢肿瘤的差异,即使切除肿瘤组织送检,也不能确定肿瘤的来源。同时临床、病理、影像医生对输卵管癌的认识不足也使得很多输卵管癌被误诊为卵巢癌。
3、影像学检查
(1)妇科超声检查
妇科超声检查可发现盆腔内包块,动态连续扫描准确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部位。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超声图像有3种类型:腊肠样的完全实性肿块;囊性肿块内有较多实性成分或条状分隔;管状结构,包含乳头状突起和腔内肿块,与正常卵巢组织分界清楚。在鉴别良、恶性肿瘤上血流阻力指数(RI)<0.5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彩色和频谱多普勒检查中,实性成分内低阻抗血流的血管密度增加是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典型特征。一般情况下,超声下若发现与卵巢分界清楚、血流信号丰富的梭形或腊肠状肿物,均应考虑输卵管癌的可能。
此外,三维超声可以帮助区分输卵管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通过精确显示输卵管管壁的异常突起和假分隔,进一步明确癌灶浸润和扩散情况,提高原发性输卵管癌的早期诊断率。因此,临床工作中利用经阴道彩超联合三维超声扫描,可显著提高输卵管癌的检出率。
(2)CT
原发性输卵管癌在CT上表现为附件区囊性或实性肿块,以实性为主,部分患者输卵管管壁可见异常突起,肿块大者常伴有输卵管积水。轻度至中度强化,其强化程度低于正常子宫肌层。
(3)MRI
MRI典型影像为:在MR成像中,T2加权MR图像上的实性成分为等信号至轻度高信号,T1加权MR图像上的实性成分为低信号。固体成分在扩散加权MR图像上显示高信号强。静脉注射造影剂后明显增强显影有助于区分肿瘤内的实性成分与其他原因引起输卵管积水或积脓的出血或细胞碎片。MRI有高于数倍的软组织分辨能力,能更有效发现临床的早期病变,同时直接显示肿瘤对周围软组织的浸润,有助于术前分期。
02了解循环免疫细胞与肿瘤的关系,对原发性输卵管癌预后有指导意义
据报道,机体炎症通过促进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基因修复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侵袭、进展和转移过程。年,Virchow首次报道全身炎症通过招募白细胞到肿瘤组织对癌症进展产生重要影响。其他研究报道炎症诱导的先天免疫以及炎症和免疫的平衡影响癌症的进展。
同时,血小板除了在止血、血栓形成和创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外,也是肿瘤相关的全身炎症反应指标,在肿瘤发生的各个过程中,包括血管生成和转移过程中,也被认为是活跃的参与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成员,而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阶段,多步骤。
且每一个阶段都受到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限速调节,研究循环免疫细胞变化可能对肿瘤的预后预测具有指导意义。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计数可作为肿瘤预后的指标,但其水平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波动性大,而NLR、PLR反映了机体外周循环系统抗肿瘤与促肿瘤的动态平衡,结果更稳定。
结语:尽管提高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早期诊断率,对高危患者提前进行分层管理,施以针对性治疗以及预测肿瘤预后方面意义重大,但受限于现有的辅助检查技术,无法对早期原发性输卵管癌进行有效准确的诊断。因此,迫切需要探寻一种方法,满足无创、敏感性高、易操作、连续观察特点,达到早期快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