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该病是由先天性或获得性因素引起的胰脏囊肿性病变。它可分为先天性胰腺囊肿和获得性非典型性囊肿。先天性胰腺优生性囊肿是由先天性畸形引起的。大多数的胰腺后天性是由于各种疾病阻塞胰管。先天性胰囊肿无明显症状,后天性胰囊肿有腹痛、腹胀等症状。这种病常通过手术治疗。定期治疗后,预后一般良好。
01首先要了解该病是通过什么途径进而使患者产生疾病,其次要知道发病时的状态
1、病情概述
先天性胰腺优生囊肿是由先天性输卵管系统畸形引起的。获得性胰腺囊肿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如急性和慢性胰腺炎、外源性压力和肺内阻塞、结石、寄生虫和炎症,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胰腺非典型囊肿的形成。
2、症状概述
先天性胰腺优生囊肿与获得性胰脏病在临床上有所不同。先天性胰腺优生性囊肿无明显症状,后天性溢脂叶上腹疼痛不适。
3、典型症状
(1)先天性胰腺囊肿
这类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在2岁前因体检发现腹腔肿块,或在出生前超声意外发现该病,少数病例在成年后才发现。
(2)获得性胰腺囊肿
这类患者常见的上腹疼痛、不适、疼痛部位和囊肿部位,疼痛的性质大多是持续性钝痛或肿胀或绞痛。其原因可能是组织周围囊肿压力增加,而囊肿主要与胰管有关,因为进食后胰液分泌量增多,导致压力进一步增加和疼痛加剧。
有时上腹可触及单一、圆形和清晰界定的肿块,当阻塞不完全时,随着分泌物的排出,囊肿的体积可能较小,而当完全梗阻时囊肿逐渐增大,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压痛。此外,由于囊肿肿胀压迫胃肠道,或原发性疾病引起胰腺分泌功能不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食欲减退等。
4、并发症
可能发生以下并发症:囊肿破裂;急性腹膜炎;败血症。
02对于该病的检查要全面且具体,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1、预期的检查
病人体检时发现胰腺囊肿或出现上腹疼痛、不适等症状时,医院就诊。对患者进行了腹部X线、上消化道、腹部超音波、CT和MRI、ERCP、EUS-FNA细胞学等筛查。
2、成像检查
腹部平片和上消化道造影一般来说,没有发现特异性。当囊肿较大到一定程度时,它们有时表现为胃、十二指肠、横结肠或降结肠位移或压力的变化。
(1)腹部超音波
定位、大小、单个或多个囊肿、包壁厚度、囊内回声以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都可以清楚地确定。结合超声内镜检查可发现2厘米以下的胰腺囊肿,明显提高诊断率和准确率至95%以上。
(2)CT和MRI检查
目的了解胰腺囊壁的厚度、胰管、胆管和外周血管等周围组织的包涵情况及其相互关系,判断肿瘤来源,不受肠道气体积累的干扰。
(3)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检查
可显示胰管行走、直径、胰腺管中断,与胰腺炎和胆管炎等的关系,对胰脏炎和胰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保留囊肿应与胰管相联系,但随着囊肿继续扩大,感染和出血的发生率也会增加,从而形成一个不再相互关联的、鼓胀的胰腺,这可能表现出压迫导致远端胰管中断和扭曲的迹象。
3、病理检查
EUS-FNA细胞学检查:先天性囊肿的囊淀粉酶基本正常,或稍有升高,囊性液体为透明或浑浊的黄色液体,壁活检有时显示柱状、长方体上皮组织。保留囊肿的囊液中含有丰富的胰酶,通常淀粉酶水平显著升高,囊性液体明显,有时在活组织检查中可以看到上皮样囊肿壁结构。
03对于该病的诊断还是要结合患者的实时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1、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既往病史及上腹疼痛、不适等症状,可对相应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可作出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鉴别胰腺脓肿、腺癌、假囊肿和浆液性囊肿。
2、鉴别诊断
(1)先天性胰腺囊肿应区别于下列疾病
胰腺假性囊肿:胰腺炎、胰脏外伤等病史,患者有腹痛和临床症状。囊肿通常堆积在胰腺外,囊肿壁没有上皮覆盖,囊液淀粉酶水平显著升高。
胰腺浆液性膀胱腺瘤:常见于老年妇女,囊肿可发生在胰腺的任何部位,主要在头部和颈部。超声常发现囊肿有丰富的血供,而先天性囊肿则常缺乏血流。最终的病理结果可以被清楚地诊断出来。
保留胰腺囊肿:与先天性囊肿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获得性。由于胰管阻塞的继发原因,发病年龄不是婴儿。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疾病的病因。穿刺检查可明显提高囊液淀粉酶水平。
(2)保留胰腺囊肿应区别于下列疾病
其他胰腺囊性疾病,如假性囊肿、先天性囊肿和胰脏的囊瘤。术前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诊断,许多人可以对囊肿的性质有一个初步印象,但有时假性囊肿较难鉴别,不同大小的囊肿位于胰周,并保留一个囊肿。具体诊断有待手术病历证实。
胰脏脓肿:可出现胰腺囊性病变,但患者常有全身症状,如长期高烧、感冒、寒战、脓毒症表现,上腹可显局部体征,反复、化验可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CT可根据胶囊内液体密度的差异辨别出脓液。
胰腺癌:如果有中心液化坏死,可能会产生小囊肿,但全身仍是固体,患者常有癌痛和恶性肿瘤高发,胰头癌较为常见,相关肿瘤指标显著偏高。影像学检查方面,保留囊肿以囊肿为主,几乎没有固体成分,可协助鉴别诊断,超声内镜穿刺活检可诊断。
结语:手术病人应重视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我们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戒烟戒酒,运动。医院就诊,是医生了解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多数患者及时、定期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一般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