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刚,李涛,冷希圣,朱继业
文章来源:中华普通外科杂志,,35(02)
摘要目的
总结少见类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年1月至年12月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例原发于肝脏的少见类型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例患者中男51例,女62例。年龄12~83岁,平均44.3岁。91.2%为单发病灶,8.8%为多发病灶。手术方法包括肝脏部分切除98例,肝脏消融12例,肝脏部分切除联合消融3例。术后病理共21种类型,占比最大的5种类型为局灶性结节性增生30例、肝细胞腺瘤16例、异型增生结节14例、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2例、黏液性囊性肿瘤11例,共占据了73.5%。术后随访6~月均健在。结论
少见类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术前不易确诊。术前磁共振检查有一定帮助。对于未有恶变报道的类型,可以考虑保守治疗或随访观察,交界性或难以明确诊断者应积极手术切除。
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hepaticbenignspaceoccupyinglesion,HBSOL)包括肝脏良性肿瘤和肝脏良性瘤样病变,年版的《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列出了约20种HBSOL的病理类型,并且这些类别仍在不断扩充。其中包括一些属于良恶性之间的交界性病变类型,本文划入HBSOL一并阐述。单纯性肝囊肿和肝脏血管瘤是最常见的HBSOL,其他类型的HBSOL相对少见,有的仅有个案报道,对这些病变认识尚不深入,术前容易误诊,影响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我们回顾分析近10年经过外科手术治疗的少见类型HBSOL,分析临床病理特点,以进一步加深认识,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筛选
年1月至年12月,医院肝胆外科共施行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手术。依据术后石蜡病理结果,少见类型HBSOL为例,占全部HBSOL的16.0%(/),占全部肝脏占位病例3.8%(/)。
二、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以中位数(范围)表示。比率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一般资料
少见类型HBSOL的例患者中,男51例,女62例,性别比例男:女=1:1.22;年龄(44.3±15.6)岁,范围12~83岁。75例(66.4%,75/)没有症状,为体检发现;其余38例(33.6%,38/)患者的症状包括:腹痛33例,消瘦4例,乏力4例,恶心并呕吐4例,*疸3例,食欲减退3例,发热2例,腹泻2例。6例患者有服用雌激素或类固醇激素药物史。18例患者有肝炎病史,包括16例乙型肝炎(其中5例为既往感染,手术时乙型肝炎已自然痊愈),1例丙型肝炎(经药物治疗已痊愈),1例酒精性肝炎。
二、术前检查
1、血液检查: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血细胞分析、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肿瘤标记物等检测。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例患者为A级,1例患者为B级;7例患者转氨酶升高,升高程度均在正常范围上限2倍以下。22例患者有1至3项血清肿瘤标记物升高,包括10例甲胎蛋白升高(检测值7.25-25.38ng/mL),7例糖类抗原19-9升高(检测值41.42-.62kU/L),6例癌胚抗原升高(检测值4.88-9.98ng/mL),1例糖类抗原72-4升高(37.72ng/mL),1例糖类抗原升高(.8kU/L)。其中仅4例糖类抗原19-9升高的患者术后该指标下降到正常范围,其余均无明显变化。
2、影像学检查:69例患者术前行腹部超声检查,仅22例给出明确的超声诊断,其中只有5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相符,符合率7.2%(5/69)。其余47例患者的超声检查只提示实性占位、囊性占位或囊实性占位,未给出明确诊断。65例患者术前行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