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卵巢癌的复发率及病死率均居高不下,是妇科肿瘤中一类预后很差的恶性肿瘤。由于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缺乏有效的早筛早诊手段,很多卵巢癌患者诊断时已是晚期。晚期卵巢癌患者,绝大多数面临多次复发,且间隔时间越来越短的困境。那么对于这类复发的卵巢癌患者临床应该怎样治疗?本期我们将分享一例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治疗病例,为类似案例带去启示。孙婵博士主治医师年于复医院博士毕业,毕业后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住院医师专科培训,期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后参加GCP培训合格获得GCP证书。年6月起作为SUB-I参与“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临床III期试验,评价ZL-(niraparib)用于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
01
病例回顾
基本资料
患者女性,现58岁(发病时52岁),G2P2,否认其他疾病病史和手术史;母亲患“子宫癌”,已去世。
治疗经过
第一阶段
初始治疗
年2月2日患者主因“腹胀、尿频一月”入院。我院查CA-:U/ml,CA-、CEA和AFP均正常。妇科检查:宫体后位饱满,有压痛,质硬,与两侧盆腔肿块致密粘连分界不清,难于推动,盆腔内至脐下2指可触及一巨大包块,不规则,实性,活动度差,有压痛,边界不清。盆腔MRI见:盆腔多发不规则占位,右侧占位大小约10.8×4.8×12.1cm,左侧约7.8×6.3×7.4cm,左下腹腰大肌外侧缘占位3.2×5.6×3.8cm,盆腔及下腹部见多发大小不等结节。肠道结构紊乱,肠系膜间隙模糊,肝右叶外侧缘占位3.6cm,脾表面占位2.8cm,心隔角区见肿大淋巴结。考虑双侧卵巢恶性肿瘤伴腹盆腔转移、腹水。患者胃肠镜未见肿瘤性病变。患者住院前一周曾于外院行穿刺检查,我院病理会诊:见腺癌细胞。
▲图1发病时影像学检查
患者入院诊断:盆腔包块性质待查,卵巢恶性肿瘤可能。因病灶多发伴大量腹水,年2月7日起予紫杉醇+卡铂新辅助化疗3程,CA-降至12.1U/ml,B超评估病灶缩小,考虑患者可耐受手术,年4月17日行经腹瘤体减灭术,手术达到R0。术后病理:双侧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化疗后,累及子宫浆膜面、(结肠旁)、(阑尾)浆膜面及(盆腔病灶),免疫组化结果:CK7(+),CA-(+),PAX-8(+),ER(40%+),PR(-),Ki67(15%+),P53(60%+),WT1(+),结合病理,术后诊断:双侧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ⅢC期(T3cN0M0)。术后继续给予紫杉醇+卡铂5程。化疗结束后,复查CA-:5.2U/ml,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性病灶,达到完全缓解(CR)。
▲图2初始治疗后影像学检查结果
第二阶段
复发及治疗
患者随访28个月后,于年12月29日检查CA-为50.46U/ml。
▲图3随访期间CA-的变化
腹部CT增强:右肝下缘表面及左侧结肠旁沟内多发肿块,考虑种植灶可能大;PET-CT提示:肝右叶近包膜略低密度影(3.4×2.8cm),左侧结肠旁沟软组织影(5.5×3.8cm),FDG代谢异常增高。结合病史,考虑肿瘤复发。
▲图4随访28个月复发
因距离末次化疗28个月,为铂敏感复发。给予多西他赛+卡铂3程化疗,CA-降至8.4U/ml。影像学检查显示,两处病灶较化疗前明显缩小,但脾脏下方的肿块最大径线仍有5cm。
▲图5复发化疗后影像学检查
年3月8日行二次减瘤术:右侧肝下病灶组织和脾脏下方病灶切除,手术达到R0;术后病理:(右侧肝下病灶组织)肝脏组织见高级别浆液性癌累及。(左侧脾下病灶组织)纤维结缔组织中见高级别浆液性癌累及。免疫组化:P53(+),P16(+),WT-1(局灶+),NapsinA(-),HNF-1β(-),PAX-8(+)。结合病理,术后诊断:双侧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ⅢC期(T3cN0M0)复发。术后继续多西他赛+卡铂3程化疗结束后,于年6月27日复查CA-为4.62U/ml,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性病灶,治疗后评估为完全缓解(CR)。
▲图6复发治疗后影像学检查结果
第三阶段
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
因患者基因检测为gBRCA1有突变,评估当日即年6月27日入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临床Ⅲ期试验,评价ZL-(niraparib)用于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统称卵巢癌)患者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年6月27日开始口服药物至今,揭盲后证实患者口服的药物为尼拉帕利(揭盲时间:年7月)。尼拉帕利初始剂量为mg每日一次。因血小板下降停药2次,于年12月3日起减量至每日mg口服,持续至今共口服31个月,期间CA-正常,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性病灶。在尼拉帕利维持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了13个不良事件(AE),为CTCAEⅠ级或Ⅱ级,很多AE在尼拉帕利减量到mg后不再出现。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当时的研究方案如果血小板<×/L,需停药,在出现第二次血小板<×/L后,药物需减量。如连续停药28天血小板仍未恢复,则终止用药。患者口服尼拉帕利近3个月时血小板降低至83×/L,停药16天恢复正常,口服尼拉帕利4月余血小板下降至99×/L,停药17天恢复正常,停药期间血小板最低降至63×/L。尼拉帕利减量到每日mg口服后未再出现血小板减少。
▲图7尼拉帕利维持治疗期间CA-变化情况
患者年2月22日复查CA-为5.09U/ml,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性病灶。目前患者病情稳定,无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02
病例总结
该病例是典型的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治疗病例,经历了新辅助化疗→初始手术→术后化疗→复发后二次减瘤术→术后化疗的临床治疗过程。该患者初始瘤体减灭术和复发后二次减瘤术均达到R0,初始治疗和复发治疗结束后均达到CR。完成化疗后针对BRCA突变口服靶向药物尼拉帕利维持治疗,距离末次化疗已32个月,期间病情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维持治疗有效且患者对尼拉帕利耐受性良好。
▲图8初始和复发治疗全过程
03
专家点评
乐晓妮教授博士,副主任医师复医院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会员,上海市女医师协会会员,复旦大学医联体GTN规范诊治团队成员,复旦大学妇产科学本科生授课教师,复医院复发恶性肿瘤优秀团队骨干,参与多项卵巢癌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
目前,晚期卵巢上皮性肿瘤的治疗原则:手术为主,化疗为辅。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直到复发。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多,间隔时间越来越短,最终演变为铂耐药复发,化疗耐药,无药可施。5年生存率仅为30%~40%。延长间隔时间是PARP抑制剂在维持治疗上显示了明显优势。年欧盟和美国最早批准PARP抑制剂在BRCA突变的卵巢癌后线治疗。年NOVA试验证明尼拉帕利对铂敏感复发卵巢癌的维持治疗获益。因此从年开始NCCN将PARP抑制剂写入指南。年NCCN指南明确:初始治疗伴BRCA突变者,推荐尼拉帕利或奥拉帕利(均为Ⅰ类证据);无BRCA突变者,推荐尼拉帕利。同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制定了卵巢癌诊疗指南,与国际接轨。适用PARP抑制剂的人群:(1)新发Ⅲ/Ⅳ期上皮性卵巢癌(高级别浆液性癌/高级别内膜样癌)、输卵管癌和腹膜癌,且在手术和化疗有效,评估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2)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治疗后达到CR/PR。本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从年起发病,在复发手术达到R0及化疗有效后及时口服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已平安度过了5年,实属不易。年3月,PARP抑制剂已全面进入医保,让更多患者能服用,并且延长间隔时间,减少复发。目前我院对于新发的卵巢癌(病理类型:高级别浆液性癌和高级别子宫内膜癌)患者建议口服PARP抑制剂,尤其是年轻患者,更是强烈推荐;以及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也建议口服PARP抑制剂。PARP抑制剂的出现改变原有卵巢癌的治疗模式,由手术→化疗→随访,改变为手术→化疗→PARP抑制剂→随访,增加了PFS值,为延长5年生存率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希望有更多好的方法或药物,能让卵巢癌患者渡过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生存期而不懈努力!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OC-YOUNG专栏OC档案室栏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