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肿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得疝气的宝宝越来越多,造成小儿疝气 [复制链接]

1#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中常见疾病之一,若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影响宝宝的未来什么。当然,疝气有成人,也有小儿。所以成人和小儿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但是本质都是一样,鞘状突未关闭导致。

常见的疝气主要包括腹股沟疝和脐疝两种。

先说说这个,先天性因素腹股沟疝

主要是由鞘状突未关闭所致,脐疝是由于脐环不能及时缩小闭合,常常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因出生时生长发育不完全所致。

然而,一岁以上的小儿腹股沟疝不能自愈,这里一定要注意:是一岁!一岁!一岁!我觉得重要的事说三遍都不为过!

但要是腹股沟疝患儿如果年龄在4岁以上或直径为2~3cm,及以上者,应考虑手术,早发现,早治疗!不要因为当时的几千块钱而耽误日后的事,尤其是人民币在贬值,今年可能5千可以搞定,几年后就是上万。

这里,我说句难听的话:东西没有长在你的身上,宝宝的爸爸和妈妈是不会体会的。当一个像大瘤子的东西长在你的身上的时候你肯定会难受。

小儿腹股沟疝的根本原因是鞘状突没有及时闭合。

鞘状突因睾丸或子宫圆韧带下降而形成,多在出生后一年以内闭合。当然,一般这样的情况在新生儿和半岁以内的婴儿鞘状突多未完全闭合,但鞘状突未闭合并非都形成疝,如果婴儿腹壁不够强健,比如早产儿、低体重儿更容易发生腹股沟疝。

相比之下,其他情况如:过度用力哭闹、便秘、咳嗽等使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也会促使疝的形成。

右侧睾丸下降一般比左侧晚,鞘状突闭合时间也长,故右侧腹股沟疝较左侧多见,单侧比双侧多见。

现在说说小儿脐疝

主要原因是脐环没有闭合。

脐环在胚胎期即形成,并随胎儿成长而持续收缩,正常新生儿的脐环直径约为1cm,正常情况下在出生后脐环继续缩小直到闭合。

可是,婴儿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是一个先天性薄弱处,同时在婴儿时期,两侧腹直肌前后鞘在脐部未合拢,留有缺损,这就给脐疝的发生提供了条件。这里可能有人不知道什么事腹直肌,就是平时说的腹肌!

再像其他情况下,各种使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如哭闹、便秘、腹泻、咳嗽等,皆可促使小儿脐疝的发生。

说了这么多,有人见过,有人没有见过。那么看看这个图吧,可以形象生动的说明。

腹股沟区或脐孔出现时有时无或时大时小的包块。

包块在站立以及哭吵等使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出现或者变大,而发生早期平卧或停止哭吵后包块多可自行或用手按压后消失。

有包块!能摸到!按压消失!!!

患儿早期除除特征性肿块表现外多无显著不适,家长多因发现患儿腹股沟局部小肿物、阴囊两侧不对称或脐孔处包块而带其就诊。

之前说,为什么要早发现早治疗呢,现在我说说这个原因:随着年龄增长,疝囊将不断增大,并可发生嵌顿和绞窄的可能性,甚至引起睾丸或卵巢梗塞、萎缩,故应适时治疗。

1.保守治疗

1岁以内的小儿腹股沟疝和脐疝有自愈的可能,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较大或者脱出频繁的可以应用疝气带进行局部压迫,其目的就是避免疝内容物突出。

同时小儿应尽量减少哭吵、咳嗽、便秘等使腹内压增高情况的发生。如发现小儿哭闹不止,而疝块不能回缩的情况,则提示可能发生了疝嵌顿,应立即送急诊就诊。

2.手术治疗

通常认为1岁以上的小儿腹股沟疝无法自愈,应进行手术治疗。但年龄并不是绝对因素,也要结合患儿的自身情况,比如患儿不满1周岁,但腹股沟疝很大或是反复出现嵌顿,保守治疗的危险增大,也应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超过一周岁但体质虚弱同时疝不大的情况下也可在年龄稍大时再进行手术以降低麻醉和手术风险。

针对小儿腹股沟疝主要的手术方式是疝囊高位结扎,其中腹腔镜手术优势更明显,而脐疝除了切除疝囊外需要进行缝合修补。

▼长按下图扫码查看疝气专家李主任详情▼(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医院挂号就诊流程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咨询—预约挂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