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肿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看完这4个故事,我知道为什么人间世 [复制链接]

1#
今日话题

今天要跟大家聊的话题是:手术台前的故事,有没有让你难忘的?或是惊心动魄的?或是感人的?又或者是有意思的故事?

卵巢癌晚期母亲

坚忍手术为见女儿最后一面

两三年前吧,具体时间记不得了。晚上九点多钟,放疗科打来有个病人,怀疑肠梗阻穿孔,想申请急诊手术。老师说:你先去看一下情况吧,要是真穿孔了就直接接上来手术。

到了病房,翻了病历:患者,女,40多岁,卵巢癌晚期,盆腔广泛粘连,远处转移。严重到什么程度呐?学医8年,行医6年,至今只见过一例腹股沟淋巴结「开花」(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破溃)。全腹紧张,且不对称,估计里面也是粘连的一塌糊涂。白细胞1万多点,估计也是消耗太久反应不上来了。

主管医生说:已经梗阻好久了,今天实在是疼的厉害,床头超声也全是积液。和管床医生交流,这种恶病质即使做了手术也不一定能拔的下管,拔了管也不一定能出ICU,其实更可能是出不来了。管床医生说:都交代过了,家属全认可要求手术。于是就安排了急诊剖腹探查。

等患者到了手术室,拿着同意书去找家属,就看见一个男子听见喊xxx家属后,风一样的从走廊另一边跑了过来。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文质彬彬,两鬓斑白,气喘吁吁,一脑门汗,看得出这场疾病也给他带来了沉重的痛苦。

讲述了术中风险以及可能预后,男人一脸焦急却态度十分坚决:大夫,你说的我都知道,我们治了两年,都有准备,但不是这个时候,她就想看我们女儿高考完。

当时离高考大约还有半个多月,我告诉他:以目前的状况,坚持半个多月挺难。男家属表示,患者目前的状况孩子不知道,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让她来看妈妈最后一眼,他和他爱人都不甘心,哪怕坚持不到也要试一试。然后就掏出了一叠钱往病历里塞。我让他收回了钱,签了字,就回去准备手术。

果不其然,打开之后,到处是转移以及粘连,还有粪水。由于患者术前状态就很差,呼吸困难,直接带着气管插管去了ICU。当时心里就觉得她怎么也挺不到高考结束。

术后第一天去ICU看了她,还没拔管,镇静中,心率快,血压低,引流也挺多,觉得她挺不了一周。

术后第三天去看,她还带着气管插管,但已经恢复意识。看着各项指标,依然觉得她挺不过一周。

这么眼睁睁看着一个有意识、有信念的生命从眼前流逝,感觉太虐了,后来就不主动去,但会打电话了解情况。一天比一天惊讶,从没希望,到不好说,到真有可能,直到高考前一天的反馈是能挺过这三天!

一个悲伤的故事,给了一个能够接受的结尾。那个坚忍的母亲在高考后见到了她的女儿,在那个坚忍的丈夫支持下,她实现了自己最后的愿望。

——by

cilrag

老太太住ICU

老爷爷天天探视,抓着手聊天

讲一个比较温馨的吧。神经内科轮转的时候,一老爷爷和老太太同时住院,老太太症状比较严重,介入下放了支架,住进了ICU。老爷爷症状轻,在外面普通病房输液。

每天老爷爷想着老太太,查房就问:她咋样啊。大夫说挺好的,实际上老太太思维是混乱的,跟个小孩似的,也不怎么认人。老爷爷治疗了几天后,症状也好转不少了,就每天等着探视的时间。

那天正好我在里面,老爷爷进去探视的时候拿了一根香蕉,问老太太:你怎么样了啊?老太太认识老爷爷,但是表达不出来,就咿呀的哼哼几下,翻身什么的挺好的。

然后老爷爷拿着香蕉再问:你吃不吃?还在眼前晃了晃,老太太这会是不能进食的,老爷爷就把香蕉放在了橱子上,抓着老太太的手聊了一会,时不时的还摸摸头,别提多温馨了。

——by

小医一枚o

还有一对老夫妻的故事。老太太双侧颈部多个淋巴结肿大,核磁汇报怀疑是恶性肿物。入院取病理,因为孩子在外地赶不回来,老爷子天天来陪床。

每天换着花样给老太太带吃的,给她唱歌,给她讲笑话...有时候会把笛子、口琴偷偷拿来给她吹个小曲儿,被护士说了几次,屡教不改,但是真的吹得好听,别的患者都很喜欢。

我们这群小大夫都羡慕得不行。病理是炎症,皆大欢喜,老爷子握着主任的手哭成泪人。啊,别人的爱情啊,学不来。

——by

politoto

为避免给女儿带来潜在伤害

母亲放弃了移植

今天第一次在临床上亲身经历了好好的人就这么离开家人走了。

血液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5一年余,从我两周前到血液报到时,就看到她严重的恶病质,当时还有力气说话。但慢慢的,严重的口腔溃疡,电解质紊乱,再到胸闷,再到阵发性房颤...一步一步的,我们都预想到了,基本撑不到过年了。

不得不说她的丈夫真的很好,是个好男人。一次次的跑到办公室,态度友好地让我们开点对症处理的药。查房时,她骂他,让他别自以为是,让医生开药;当她咯血时,双手扶着她,为她递纸,为她擦泪...

我忘不了,那天他拿着死亡证明离开办公室,准备双手合十,对我说了声:「谢谢啊,那我先走了」。温柔而坚强的笑,然后离开了办公室,好丈夫,祝你健康!

后来参加这个死亡病例讨论时,突然听到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患者刚刚确诊时没有做造血干细胞移植?

老师这么说:刚开始,我们建议过患者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亲人其实挺少的,一个姐和一个女儿。女儿可以跟她进行移植,但是患者丈夫的弟弟几年前也是因为白血病去世的,他们担心两家原来都有这样的基因,万一以后女儿有什么问题怎么办?所以为了避免给女儿带来潜在的伤害,他们就这么放弃了移植。

当听到这些,不知怎的,我突然惊讶了一下,或许他们这么想对于医学专业有些许的牵强,但是他们一定明白,不选择移植意味着什么。他们或许早就百度了这个病程的进展,他们心里清楚,不移植,有很大可能会出现怎么样的进程,等待她的是怎样的结果。但或许她心里笃定:不移植可能给女儿带来的是好的结果。

或许我表达的不够强烈,但是,这样的想法就这么让我吃惊了一下!自私是人的天性,求生是人的本能。但是这不仅是对子女的爱,更是母亲的伟大!

——by

梦寻ws

人世间多的是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医院这个地方,我们见证的实在太多。正因此,有了像《人间世》这样真实的片子。

但丁丁听到的远不够,所以,各位同行,希望你们能写出你们所听到或见证的感人故事。

觉得不错,点个「好看」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